咨询电话

18301480853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史(汽车空调发展史的五个阶段东宝区分别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1-03 04:34 来源:[db:出处] 本文有2751个文字,大小约为9KB,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摘要: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历程?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历程,其发展过程大致包括单一供热、单一制冷、冷暖一体化、自动控制、微机控制五个阶...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历程?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历程,其发展过程大致包括单一供热、单一制冷、冷暖一体化、自动控制、微机控制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单一供热阶段1925年,美国最先利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通过加热器进行供热。由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器等组成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直到1927年才出现。

2) 第二阶段:单一制冷阶段1939年,美国Packard汽车公司首次在轿车上安装机械制冷降温的空调装置。这种单一制冷装置只有降温的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使这种带有单一制冷装置的汽车迅速地发展起来。

3)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阶段195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轿车上安装冷暖一体化空调,其最大的特点是同时具有供热、制冷功能。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冷暖一体化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供热、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功能。目前,这种空调仍然在经济型轿车上大量使用。

4)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阶段冷暖一体化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会增加驾驶员的工作量,同时控制质量也不太理想。因此,自从冷暖一体化汽车空调出现后,人们就着手研究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

5) 第五阶段:微机控制阶段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联合研究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1977年同时将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安装在各自生产的汽车上。

相对于模拟控制器控制的自动空调,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增加了显示数字化,制冷、供热、通风三位一体化和故障诊断智能化等功能。高档轿车的自动空调系统已经与车身计算机系统组成局域网络,计算机可以根据车内外的环境条件,自动控制空调系统。

扩展资料

我国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是利用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或冷却循环水产生的热量来给车内供暖。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曰本购进带有制冷功能的汽车空调系统,并将其装配在红旗、上海等小轿车和豪华大客车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一汽以及上海、北京、广州、佛山等地的汽车厂从日本、德国引进先进的空调生产线和空调生产技术,生产大中型客车、轻型车及轿车的空调系统。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国内一批形成生产规模的汽车空调制造企业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我国的汽车空调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汽车空调发展史可分为

第一阶段,单一取暖。1925年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利用汽车冷却水通过加热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发展到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其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这种供热系统直到1948年才在欧洲出现。而日本到1954年才开始使用加热器取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欧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然使用单一供热系统。

第二阶段,单一冷气。193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帕克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安装由机械制冷的空调器。这项技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了发展。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因1950年美国石油产地的炎热天气,急需大量的冷气车,而使单一降温的空调汽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欧洲、日本到1957年才加装这种单一 冷气轿车。单一降温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1954年,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在纳什牌轿车上安装了冷暖一体化的空调器,汽车空调才基本上具有调节控制车内温度、湿度的功能。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改进,目前的冷热一体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功能。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经济汽车上是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冷热一体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同时控制质量也不大理想。自从冷暖一体化出现后,通用公司就着手研究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并于1964年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牌轿车上,紧接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在各自的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日本、欧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自动空调装置只要预先调好温度,就能自动地在调定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机器根据传感器检测车内、车外环境的温度信息,自动地指挥空调器各部件工作,达到控制车内温度和其他功能地目的。

1/3页

第五阶段,微机控制。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一起联合研究由微型计算机控制汽车空调系统,1977年同时安装在各自地汽车上,将汽车空调技术推到一个新高度。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系统由微机按车内外地环境,实现微调化。该系统具备数字化显示、冷暖通风三位一体化、自我诊断系统、执行器自检、数据流传输等功能。通过微机控制,实现了空调运行与汽车运行的相关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制冷效果、节约了燃料,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和舒适性。

汽车空调的发展史简介

大家对car空曲子都很熟悉,那么你知道car空曲子的历史吗?让我们了解一下car空tune的发展历史。

一、用法

自从1927年第一辆汽车空问世以来,它几乎被忽视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40年,汽车才被开发出来。随着空调制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慢慢享受到汽车空调制带来的舒适。

1962年,美国销售的所有汽车中大约有11%配备了空开关,几年之内,这个数字有了很大的提高,在90年代达到90%以上,但卡车空开关的发展相对于汽车来说相对较晚。

在欧洲,汽车空调制比美国晚十几年才开始普及,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汽车空曲调最初是作为一种奢侈品出现的,但很快就成了必需品。现在,汽车空已经成为中国流行的汽车配件之一。二、结构

从结构上看,汽车空调制经历了三次左右。第一代可以称之为冷暖分离。其特征在于冷空气和暖空气完全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这是早期汽车安装暖风系统后安装的冷风系统。第二代可以称之为冷暖一体化。其特征在于冷空气和暖空气结合成一个系统。即送冷空气时,热水不能引入加热器;送暖风时,制冷系统不得运行。第三代称为混合加热和冷却型,也称为二次加热或再加热型。其特征在于冷空气和暖空气可以根据需要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这也是 现代 汽车的常见形式。三.冷却的

在早期空调整中使用的制冷剂主要是廉价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氨。由于二氧化碳无毒,一度是远洋船舶制冷系统的最佳选择。但其沸点为78.3℃,过低导致系统冷凝压力过高,使常温冷却介质难以满足要求,导致制冷系数较低。氨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冷剂,沸点为-33.3℃,非常适合空共冷范围内的调和制冷。但人们担心其毒性和易燃性,特别是对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过于敏感,难以进入空勾兑领域。

自从20 世纪 30年代氟利昂出现后,它们就消失了。氟利昂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氟利昂的沸点很高,无色、无味、不可燃,所以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随着氟利昂的诞生,空调制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飞跃。

@2019

关于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史和汽车空调发展史的五个阶段分别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空调排行榜2018东宝区前十名(空调排名前十的) 下一篇:空调电容ufa大能用吗(空调电容uf是东宝区不是越大越好)